美味關係poster.jpg

這句話是美味關係(Julie a& Julia)裡Julia Child的先生Paul對她說的,其實這部電影刻畫最深的不是"美味",而是"關係"-兩對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夫妻關係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食,而是一直在JuliaChild旁邊支持她、鼓勵她追求烹飪興趣、幫忙拍攝料理照片,當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她厚達720頁食譜時、在一旁也欣喜若狂的先生,電影把這先生的形象塑造的太完美了,從不會發過脾氣,全心支持老婆的志趣,適時說出最能安慰她的話語,.... 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嗎?

之前讀過的藍帶學校廚藝日記,也有提到這位美國傅培梅Julia Child,看完電影後回家立刻上網查詢她的相關資訊,發現YouTube上連烹飪教學節目片段都有,看了不禁覺得Meryl Streep的演技真是沒話說,把Child的外型、口音、神情都模仿的唯妙唯肖。

JuliaChildKnife350x330.jpg

真人版Julia Child,身高188CM.

paul and julia child.jpg julia-child-0908-051.jpg

夫婦倆拍過一些逗趣的照片。電影裡也有出現這些畫面。 

 julia_paul_child06.jpg

 夫婦倆都活到超過90歲的高齡,可見常吃法國料理、甜食、大量奶油及紅酒對他們的健康不但沒有負擔,還可延年益壽。

julia_child.jpg 

CHILD第一本書: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uisine。還真想買來看看。

julia-child-my-life-in-france[1].jpg 

另一本書: My Life in France ,台灣有出中文版-我在法國的歲月-名廚茱莉雅‧柴爾德回憶:以下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的介紹。

美國知名的「The French Chef」電視烹飪節目主持人──茱莉雅‧柴爾德曾說:「我到32歲才開始下廚;在那之前,我只會吃不會做。」可是,從她開始下廚的十餘年後,她逐漸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法式料理烹飪大師。於2004年辭世時(享壽91歲),美國總統布希親自為其撰寫悼詞,稱讚她「對生活的樂觀和熱情感染了數百萬美國觀眾,並教會他們享受烹飪的樂趣。」她在美國烹飪界的地位可見一斑。

雖然茱莉雅‧柴爾德被美國人稱為「法國廚師」,但其實她是1921年生於美國加州的道地美國人,只是1948年時,她的夫婿保羅,獲聘到美國駐巴黎大使館的美國新聞處掌管展覽部門,茱莉雅也隨行前往,從此展開了為期6年的法國美好時光,她愛上了法國菜,也找到了一生的志業。

當她剛踏上法國時,對美酒美食擁有高度熱誠的保羅,帶著她循著《米其林旅遊指南》來到一間棕色和白色色調、古色古香,既不寒酸也不豪華,感覺十分舒適的餐廳。在那裡,他們享用了一頓美味的香煎鰈魚餐,「我閉上眼睛,深吸了一口騰騰冒升的香氣,用叉子叉了一塊魚送到嘴邊,咬了一口,慢慢咀嚼。鰈魚的肉質細緻,有著一股輕微卻獨特的海洋滋味,與焦黃的奶油配在一起,滋味美妙絕倫。我細細的咀嚼,緩緩的吞嚥,這是一口美味到極致的食物。」這樣的用餐氛圍和細緻的美食,與美國食物的粗獷迥異,這個經驗使她終生難忘,也是她對法國烹飪產生興趣的觸發點。

到法國的第二年(1949年),茱莉雅終於為自己報名了巴黎知名的廚藝學校──藍帶學院,但這個學習及考證書的過程也經歷了一些小小的不順利。她日後頗為拿手的焦糖布丁,在她第一次參加藍帶學院證書考試時竟成了絆腳石,她一心鑽研烹飪技巧或手法,但卻無法記得焦糖布丁的確切成分,這個失誤讓她自尊心大受打擊。當然,這一次她沒能拿到證書。

但是這並沒有影響茱莉雅對烹飪的熱忱,1952年,她和兩個朋友合開的「美飾學校」正式開始教授法式料理,從此展開她一生的事業,把無數的烹飪新手和不善廚藝的人領進廚房。

1956年茱莉雅和保羅回到美國,她持續的教授烹飪並寫書,1961年出版了《精通法式料理藝術》一書,時值美國人對法國文化熱中的時候。這部七百多頁的食譜從廚具、選料開始,將如何做前菜、沙拉、湯、選酒、主菜,到甜食,一步步解說得一清二楚,揭開了法國廚藝的神祕面紗。從此奠定茱莉雅‧柴爾德烹飪大師的地位。此後隨著電視廚藝節目、寫書、演講、撰寫專欄文章,時時展現她對烹飪的精神、決心、單純熱愛,以及將這份熱愛與美國同胞分享的渴望。也就是這種種的性格與特色,造就了她不凡的成就。

關於法國美食文化的發展,可說是茱莉雅‧柴爾德的一生縮影,而《我在法國的歲月》則是她一生中關鍵性的回憶,這本回憶錄中載滿保羅在不與官僚奮戰時,喜好拍攝的美麗黑白照片以及其他的一些家庭留影,書中穿插著許多知名法國人物的花邊趣事,尤以美食界人物為多,而茱莉雅全心擁抱的生活方式更是躍然紙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rterr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